三師(註):泛指醫師,律師,會計師:現今職業多會掛上師字以示專業,單就律師一職來說,法學生報考,但每年錄取率僅再5%上下浮動,不精確計算:一個法學生可能要花上3~7年的時間才能擁有律師執照。 回頭再看所謂的清潔『師』,不免有點貽笑大方。
我認為是不太可能註:上文中所提及的市面上自稱為專業居家清潔師(顧問)都是假象一事:原因總歸於已經出自於清潔業的限制,以及自己的經驗,我狹隘的說:別的清潔公司專不專業我不肯定,但我肯定清潔人 – 不夠格稱之居家清潔師
資訊化遊戲式(註):IT遊戲化是指透過類似電動遊戲的方式來管理員工,譬如說今天顧客嘉獎可以得到多少的經驗值,多少經驗值會升到什麼等級,然後再依照等級發放薪資,不過有時候會適得其反。
本質上來說遊戲幣是無限的,因此可以控制玩家的損失規避心理(Loss Aversion),但現實中,遊戲化的獎勵方式會依照公司政策調整,也就會導致一種只可以上調,不能下調的現象,否則極容易引起大規模員工的抗議跟離職。
而在實務方面,當清潔人員用心清潔,卻因為認知因素而造成的客訴,導致的心理落差遠比實業家們想得多更多。
269271家公司(註): 註冊建築物清潔的公司中,資料尚不包含未登記的商家,並且資料中也有解散跟廢止的資料,因本筆數據與本文論述沒有很強的關聯,所以不再一一整理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data.gcis.nat.gov.tw/od/detail?oid=FD20AFB7-DDD7-453A-ACBB-292895FDAE45
勸退一堆人註:除了營業登記外,列舉還有工廠登記,產品也需要過CNS認證,更別談要撲送的銷路。
私接訂單(註):私下接取訂單,清潔人利用公司的平台行銷品牌,獲取顧客資料後在私下與顧客協議以更便宜的價格進行服務。
居家清潔服務(註):創業者或者是私接單的清潔業者大都會誤會顧客心理:居家清潔並不是剛需,顧客預約行為來自於高水準的自我認知,也就是說:
預約居家清潔省下來的時間會大於所耗費的金額。
所以當這種軟性服務並不是非你不可的時候,假設顧客受到不對等對待的時候,他有很大的可能終生不會再預約清潔服務了。
這也是居家清潔市場現在所面臨到的困境:顧客不再有新需求。
素質比較低下(註): 這一條乃是相對而言:相對辦公室的主管階級或者是中高級技術人員來說,清潔人員的知識跟眼界無法相比。
而會預約清潔人到府居家清潔的幾乎決大部分都是高知識份子,因此如果公司沒有這個認知,那麼就會變成一場災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