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好沒兩好?科技海綿好好用,但可能暗藏風險?!

  • by

專欄作家/陳威儒

年節將至,媽媽團購社團飄起了一陣”清潔神器”風潮,其中,標榜著『洗碗不用洗碗精,省水省時又省事』的”科技海綿”,深受媽媽們的喜愛。一窩蜂的跟風使用的同時,您知道看似潔白輕巧的科技海綿,或是科技抹布,其實暗藏使用危險,會讓您毒物下肚嗎?

▲ 傳統海綿總是需要大量洗碗精來清洗

所謂的科技海綿,其原料來自於致癌物”三聚氰胺”,而三聚氰胺的英文發音正是”Melamine resin (美耐皿)”,將三聚氰胺的原料(通常為粉狀)加熱,加入甲醛,發泡後置於模具內,就成了我們口中的科技海綿,而我們在清潔碗盤時,科技海綿會因為溶解而越來越小塊,美其名是”自我分解”,實際上分子越分解可是會越來越小,沒清洗乾淨,可是會一個不小心「毒從口入」!

這種熱固性的聚合物的清潔物,也會因為溫度而溶解,例如剛加熱過的鍋子,冬天洗碗會用熱水等等,也容易讓媽媽們接觸過多的三聚氰胺而有腎結石的風險!

但,科技海綿就沒有辦法使用嗎?

不!還有許多超實用,接觸風險又低的用途呢!

洗手台的水垢電扇上的髒汙甚至是小孩塗鴉後的牆面,都可以利用科技海綿”小分子”的特性輕鬆沾水就可清理,皮鞋,廚房料理台後的油膩膩磁磚等等,人體不易直接接觸到的地方,就可以低風險使用!只要謹記使用時須要確實浸濕降低摩擦產生的碎屑,就可以拿來擦拭各種物品唷!

科技海綿雖然有毒,但只要了解它的原理,我們還是可以避開它的缺點,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便利!

越方便,越尊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敬那些願意彎腰的人們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