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國前注意事項!!不得不看的旅遊懶人包

  • by

出國前的準備

出發可不是說走就走這麼簡單,你的護照呢?

想像小說寫的一樣,揹上行囊就開始浪跡天涯嗎?可惜,現實生活中沒這麼好康的事。就算要去被世界遺忘的角落,隻身一人分文不帶,也要有「護照」才能出門。謹記!出了國門後,這世界上只有拿護照還進不去的地方,沒有不用護照也能來去自如的地方。所以簡單說,沒護照的話,就乖乖在台灣國內旅行吧。

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,0歲以下孩童也可以,或說也需要申辦護照才能出國。申辦護照的主管機關是外交部領事事務局,全省北、中、南都有辦事處,甚至現在有些縣市已開放戶政機關即可辦理,相當便民。申請護照約需5個工作天,費用1,300元,急件會再提高費用。確切資訊請至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官網查詢:https://www.boca.gov.tw/mp-1.html。

申請一次護照,有效期限是10年,而出國時護照有效期限至少為6個月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護照2019/10月過期,你在2019年4月後就不能出國了,手上有護照也沒用。因此,要踏出國門前,別忘了確認一下「有效期限」這件事。

護照相當於國人在海外的身分證,也就是說,出國時其實可以不用帶身分證在身上。而在海外遺失護照的話,大原則是先找到中華民國「辦事處/外館」申請補發,有些地區會要求你向當地警局報案,各地規定不一;不過,既然護照等於身分證,遺失護照就代表你需要向他人(辦事處/外館/當地警局)證明自己是合法的中華民國國民,因此,多準備一份紙本影印護照絕對是有備無患,最好再上傳一份電子檔到雲端硬碟,或在手機拍好相片裡,以備不時之需。

光有護照還不夠,你辦簽證了嗎?

 

護照是國人出國的身分證明,簽證則是「進入該國的許可證明」,和有無邦交沒有絕對關係。因此,去不同國家旅行,會有不同的簽證需求,一般分為以下三種:

(一)、免簽

如果這個國家或地區,相當信任台灣,對台友好,認可台灣人的素質,就會很大方的說,你來我家不用提出申請,坐上飛機等降落就可以了。目前,台灣免簽的國家/地區數共有111地,其中不乏國人熱門旅遊目的地,如日本、韓國、紐西蘭、加拿大、歐洲申根區等。但要注意,免簽的意思是你可以直接進去,不是愛在當地停多久都可以喔,還是要注意一下對方給我們的免簽天數。

 

(二)、落地簽

有些國家提供「落地簽」,出國前在台灣不用申辦任何簽證,但飛機一降落到當地,海關就會要求你填寫一些表格,直接在他面前辦理簽證的意思。目前,馬爾地夫、泰國、埃及等熱門旅遊景點都給台灣落地簽待遇,國人到這些地方旅行時,要先查詢並準備好辦理需要的相關文件,免得飛機坐過去辦不了簽證,又要摸摸鼻子再坐回來嗎?相信誰都不想的!

 

(三)、出國前申辦簽證

只要有護照,去免簽、落地簽國家,都可以帶著一份浪跡天涯的瀟灑,機票買了說走就走!但有些國家,是去之前要先在台灣申請好簽證,不然絕對進不了別人的國門。最簡單的方式,出國前多上外交部相關網站,畢竟外交世界瞬息萬變,昨天還需要辦簽證的國家,也許明天就免簽了呢!

 

*以上為外交部所提供的2019年9月資訊,詳情可見:https://reurl.cc/Gkoo13

還需要準備什麼才能開始玩?

 

儘管身處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,永遠要隨時問自己:「不能上網怎麼辦?」、「連不上Wi-Fi怎麼辦?」把這當保命強身的口訣吧,三不五時就念一下,才能真正做好萬全準備,不管是從機場到住宿處,從住宿處到各個景點,和親友走失,還是遺失重要證件、金錢,都要先沙盤推演,「如果這時我沒有網路,要怎麼解決這些問題?」真正做到這點,才能大聲的說,旅途上碰到任何問題,我幾乎都能迎刃而解。

 

開始國外的長途旅行前,別忘了還可以先準備好:

 

(一)、常用藥品

可以先跟常看的家庭醫生拿一份「感冒藥/腸胃藥」,至於其他跌打損傷等外科備品,個人覺得當地的最好!多準備也是「無采」。當然,真不放心的旅人,還是可以帶個小護士在身上。

 

(二)、針線包

再多提供一個小叮嚀,別忘了帶「針線包」,用到的機會絕對比想像中多,沒帶的話也絕對比想像中麻煩許多。

 

(三)、小工具箱

會不會太誇張,又不是要修理東西?事實上,很多旅遊達人會建議至少帶個小型的螺絲起子,什麼時候會用到?眼鏡兩側鬆脫時,畢竟24小時無休的眼鏡行,全世界只有台灣有吧!

【收納袋】和【事前準備】就是唯一的打包術

旅遊怎樣都是件令人興奮的事,唯一會讓不想面對的環節,恐怕就是打包行李了,這可是很多人的夢魘,一沒弄好,就會落得重要東西忘記帶,出門在外既不方便又壞了遊興。很多人會將「打包」這件事拖到最後,就是不想面對這殘酷的事實,更不想還沒玩到,就先生一肚子悶氣。因此,有效率的打包至關重要,可說是美好旅程的第一步。

一般來說,各式收納袋的確可以省下許多空間,衣物用捲的、鞋子裡面放襪子也是一些常見的小技巧。裝箱時,形狀固定、重的物品先放,再依次放入衣物等可以折、壓的物品;食物則安置在拖輪這一側,也就是行李箱站起來後的下方,這樣食物就算溢出、傾倒、爆裂,也不會影響到其他行李。

 

不過,打包行李最重要的其實是「事前準備」。建議出發前的一個禮拜,或最晚三天前就開始列表,陸續會發現很多要增加、需要額外添購的物品,至少預留個三天時間緩衝,也可跟同行親友相互確認,例如你帶卸妝乳,我帶小包裝的洗衣精等,分散彼此行李重量,才不會在最後一刻出發前手忙腳亂,最後反而漏了幾項重要的東西。

 

尤其是那些要等出門那一刻才能收進行李箱的物品,如眼鏡、眼鏡盒、3C產品充電器和行動電源等,最容易被遺忘,所以列張可打勾CHECK的清單格外重要。

以下提供一些旅行常見需要準備的物品列表:

拖運行李

換洗衣物

貼身衣物

室內拖

睡衣/睡褲/女性生理褲

牙刷/牙膏/毛巾

洗面乳

卸妝乳

化妝棉

衛生棉

梳子

手帕/衛生紙

環保餐具(含吸管)

筆電/iPad充電線

眼鏡+眼鏡盒

隱形眼鏡+藥水+夾子

機票影本

小藥品

健保卡

台幣些許

部分外幣

護照影本

隨身行李

護照

機票

手機

外幣

信用卡

手機充電線

行動電源(*不能托運)

筆電/iPad

筆/筆記本

水壺

人親土親有便利商店最親的國內旅行

國內旅行的行李打包術相對來說單純許多,這裡僅提供一些簡單的小技巧。

 出發前可先連絡好住宿處,確認他們所能提供的一切物品,牙刷(膏)、毛巾、吹風機、室內拖都不用帶的話,行李箱馬上多出不少空間。如果住宿處可以晾或洗衣服的話,就不要猶豫了,衣物帶一少點,重複穿、勤快洗,省下來的行李空間將相當可觀。台灣各地都有豐富的紀念品和名產,行李箱若是為了裝一堆髒衣服而不能帶這些美食回家,豈不可惜!

人生地不熟又路途遙遠的國外旅行

如果是冬天出發,或是要去比台灣冷很多的國家,如俄羅斯、北歐、加拿大、北海道等地,很多旅人會依賴「真空壓縮袋」裝置厚重衣物,這的確能有效減輕行李重量和空間,但這裡再提供另外一個方法:到當地再買防寒衣物

不管我們在台灣砸下多少重金買羽絨衣,或購入那些標榜進口的大衣,都不會比因應當地氣候的一件普通外套來得保暖。所以到冬地旅行時,身上簡單穿一件可禦寒的衣物即可,真正的保暖衣物不妨到當地再添購,除了親自感受到寒冷度買衣服比較準外,還能替行李省下許多空間,更可以買到國內少見的款式,當作給自己的旅行紀念品。

 

相反的,如果是去一些比較熾熱的國家,如印度、中南半島等地,就帶一些舊的、想丟棄的衣物上路;一路穿就一路丟,空出來的行李箱位置,剛剛好就是買紀念品的空間。

 

不能不再提一次的旅行三寶:手機、錢包、護照

 

踏出國門之後,相信大家的流程都一樣,下飛機找到飯店,把行李留在房間,就輕裝簡便的出去玩了。所謂的「輕裝簡便」,意思就是只攜帶手機、錢包和護照,傳說中的旅行三寶就可以了。

 

和其他國家比較起來,台灣治安相對良好,讓很多人出國時都習慣將護照、手機、錢包放在一起,但事實上,不管是統一背側背包、後背包、提在手上還是掛在腰包上,這都是相當危險的舉動。就以扒手眾多的歐洲為例,上述這三項物品只要放在一起,他們就是有辦法一次全部拿走,千萬不要小看他們的專業!

 

最好的辦法,是穿一件「有內側口袋的外套」,將這三寶分開放,如將錢包放在隨身攜帶的包包裡,護照放在外套內側口袋,手機拿手上或褲子口袋等。錢也要分開放,尤其在治安比較不好的大城市裡,現金和信用卡就不要放一起,如信用卡放褲子口袋,錢包放10歐元,外套內側口袋放10歐元,最後別忘了手機殼裡再放10歐元。因為這三寶已經分開放了,總不可能一次被偷走吧,這樣不管哪個物品被偷,身上至少都還有現金或信用卡,和另外二寶。

 

總之,旅程上,除了風景以外,就是到哪都會有的風險,我們能做的就是分散分散再分散,才能當個滿載而歸的旅人!

圖片如有侵權煩請告知

越方便,越尊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敬那些願意彎腰的人們。
Read More